一、適宜種植的區域
綠針茅為多年生冷季型禾草,可作牧草、放牧地或生態草利用。綠針茅耐寒、耐旱,適應性強,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最適在中性砂壤土、壤土上生長,對粘重的土壤有較強的耐受性。適宜在西北和華北大部分地區種植。
二、主要栽培措施
1、整地
宜選擇土層深厚、疏松肥沃、肥力良好的連片地塊種植。播前深翻土壤,翻深20cm~30cm,翻后耙平,耱實土壤、耱碎土塊。在干旱多風地區整地后需鎮壓,可達到保墑作用。
2、 播種
以春、夏播種為主,高寒地區在春季土壤解凍后即可播種,宜早不宜遲,最遲不過6月中旬。建立人工草地時每畝播種量1.5~2.0kg,天然草地補播,視補播地段的具體情況而定,一般不少于其人工草場的單播量。可撒播,可條播,條播行距15~25cm,大面積撒播以2.0~3.0kg/畝為宜。
3、 田間管理
綠針茅苗期生長緩慢,苗期易被雜草抑制,一般采用人工除草和化學除莠方法消滅田間雜草。齊苗后一月左右,宜中耕松土,抗旱保墑,結合除去雜草,利于幼苗生長。建植當年,分蘗期追施氮肥,根據土壤養分情況,配方施肥。產量高峰期過后,應結合松耙每畝追施有機肥1000~1500千克,以提高產草量,延長利用年限。追肥對人工草地增產作用明顯,可在分蘗至拔節時追施氮肥10~15kg,同時適當施用磷、鉀肥,追肥后隨即灌水。
4、利用
綠針茅刈牧兼用草地放牧利用時應劃區輪牧,草高15cm時開始放牧,高度下降到5cm停止放牧。收草應在初花期進行,留茬高度在5~7cm為宜。
三、風險提示
1、選購品種時,應向專業技術人員詳細了解品種的適宜區域、特征、特性,根據種植條件選擇適合的品種并參考種植說明。
2、溫度和濕度顯著影響種子生活力,購買的種子應及時播種,未使用的種子應妥善保管。種子應在避光、干燥的環境中保存,溫度低于25℃,相對濕度<50%為宜,避免高溫(>30℃)和高濕(相對濕度>60%或種子含水量>15%)的貯藏條件,貯存期不宜超過180天。